第四百三十六章 京察风云_红楼之挽天倾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三十六章 京察风云

第(1/3)页

  大明宫,含元殿
  就在贾珩与众人都在消化内阁人事变动时,只见殿中出班一人,手持象牙玉笏。
  吏部尚书韩癀出班,拱手奏道:“启奏圣上,京察大计,自都察院与吏部会商,初拟定期正月十八,臣等恭请圣裁。”
  《大汉会典》所载:“如京察之事,由部院主持于上,吏科,河南道,考功司协赞于下。”
  即由吏部主持,都察院监督,部院两方,被时人成为左右手,考功司、吏科、河南道负责具体事务。
  具体方法则是,一考语,二咨访。
  即所谓“采舆论于通国,集众思于廷臣”。
  咨访就是问卷调查,吏部会将写有官员名单的问卷,也就是访册,发放给在京科道言官,故而京察自陈疏中所写,以“准吏部咨,准都察院咨”开头。
  至于考语,则是京中衙堂堂官、内阁大学士对内阁舍人等属官的考评,大体是后世班主任“该员勤奋刻苦,成绩优异……”之类的句子。
  当然,这一时期,京官因为担心罢黜,会发生互相攻讦、写揭贴,甚至弹劾掌察御史的事来,打击报复,更是层出不穷。
  崇平帝沉吟片刻,道:“拟旨,定期正月十八,在京五品以下官,由衙署之堂上官,会同吏部、都察院、吏科都给事中,过堂审,四品以上,上疏自陈……”
  崇平帝话音方落,众臣都在消化时。
  许庐出班奏道:“臣有本奏。”
  崇平帝目光诧异看向许庐,问道:“许卿,可有何言?”
  许庐沉声道:“臣尝闻,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都察院分属科道,既在被察之列,受咨访官员,当不应局限于科道御史,而防止同衙情牵面热,异衙之攻讦成汹。”
  崇平帝思量着,点了点头,道:“许卿此议尚可。”
  贾珩面色顿了下,思忖着。
  据说,这位左都御史一个年都没怎么过,在都察院看资料,从通政司寻历年奏章,打算整顿都察院。
  许庐忽然看向贾珩,又向崇平帝拜道:“另,臣以为,锦衣府探事遍布神京,可集情讯供部院参酌之。”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议论沸腾。
  好你个许德清!你借皇帝爪牙之力勾结一起,是要打击群僚吗?
  工部尚书赵翼,面色一肃,出班反驳道:“圣上,京察又非兴大狱,岂得锦衣插手?以乱政制?”
  此刻,殿中群臣,纷纷出班奏禀,满朝文武纷纷赞同附议。
  崇平帝沉声问道:“贾卿,为锦衣都督,以为何如?”
  贾珩此刻能明显感受到,一道道目光注视而来,令他如芒刺背,面色一整,朗声道:“臣以为从无先例,况锦衣缉捕之权,只是为剿捕乱臣贼子,侦知不法,而京察自有诸位大人主持,锦衣又何间与?”
  这等得罪人的活儿,他不好参与,虽然会导致锦衣府职权无限扩大,但也势必遭到百官嫉恨,根基不稳,不宜广树政敌。
  况许庐这等殉道之举,他更不会陪葬。
  说来,崇平帝继位之初,也曾兴过一次大狱,但随着崇平帝逐渐掌控局势,陈汉的锦衣府,这几年重又人畜无害起来。
  看着下方的众臣,崇平帝面色沉静,没有人知道这位帝王在想什么,沉吟许久,道:“锦衣外六所,也在改制,以应对虏战事,纵无诸般不妥,也抽不出空暇。”
  此言,算是把许庐的提议给否了。
  许庐也不坚持,或者说他提出来,也只是试探,既是试探天子心意,也是在试探那位少年权贵得心志,如果生出专权之心,势必应允下来,那时就是一条有死无生险路。
  众臣这会儿也暗松了一口气,可一想起京察大幕拉开,心头也蒙上一层厚厚阴霾。
  可以说,神京城中势必风起云涌,将会在至少半年的时间内,攻讦,揭贴,疏劾,此起彼伏,不知多少人要借机生事。
  见诸事议定,崇平帝沉声道:“诸卿散朝,保龄侯史鼐,军机大臣并内阁大学士留下,共议军政。”
  这会儿已经是半晌午,群臣徐徐退出含元殿。
  而京察在正月十八开始的消息,也如一阵飓风般在整个神京城扩散开来。
  待群臣散去,殿中只留下五大军机并几位司员,内阁五位阁臣,一下子清净许多。
  崇平帝将目光重又落在贾珩,问道:“贾卿,京营诸军整顿如何?”
  此言一出,不仅是史鼎,就连东平、西宁两大郡王世子,也都齐齐看向那少年。
  贾珩拱手道:“圣上,十二团营已初步整训完毕,再行募训士卒。”
  崇平帝旋即看向兵部侍郎施杰,问道:“边

(本章未完,请翻页)
 https://m.fozhldaoxs.cc/book/88679488/698803108.html

  顶点小说网阅读网址:m.fozhldaoxs.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