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六章 春闱之后_唐时明月宋时关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一十六章 春闱之后

第(1/3)页

  苏宸没有第一个交卷,还是等有人交卷之后,他才选择交卷。

  这样不那么凸显,但苏宸的名气,在此谁人不知,所以,考官和巡考等,  不止一次从他身边路过,恨不得亲眼看看他写什么。

  但苏宸都盖住了,免得他们乱传。

  试卷采用了糊名装封的形式,然后上交,在混合装订在一起。

  根据史书记载,古代科举封卷制度正式起始于宋朝。据《宋史·选举》说,  宋太宗淳化年间,为“革考官窝私之弊”,采用监丞陈靖的建议,推行“糊名考校”法,科考时在试卷上糊住考生姓名、籍贯,决定录取卷后再拆开弥封。

  具体做法是把试卷糊住姓名,这叫“弥封”。方法是在试卷交上来后,先由弥封官将卷面折叠,封藏应试者的姓名,编上红号。然后由誊录人员将试卷用朱笔誊写,称为“朱卷”,将它送考官评阅。

  放榜的时候,按取中的“朱卷”红号,去调取“黑卷”拆封,看到考生真正卷子,最后唱名写榜。

  南唐的做法,还没有这么麻烦,但也知道先同一盖住这些姓名,以免判卷者根据人名,  徇私舞弊。在重新抄录方面,倒是没有要求,所以,卷子还是考生自己的字体。

  苏宸走出了考场,松了一口气,自己七言绝句、长短词、散文章,都用的苏轼大文豪的巅峰作品,没理由不得状元。

  如果是在明清,还不好说,可能更注重形式等,但在南唐这种皇帝都是词帝的情况下,文学性愈发重要。

  南唐文学环境,反而更适合苏轼的作品,摘得桂冠。

  这次苏宸有了入门的经验,在出贡院时,长发前披一些,单手遮脸,跟在人群后,低调走出来。

  途中,不少科举的士子,在谈论着试题难度。

  “今年春闱的三道题,  并不难,  幸亏以前我写过登山的七言绝句,正好扣题了。”

  “王兄好运啊!”

  “我在岳阳楼记出来之后,有感而发,也模仿写过芙蓉楼记,这次刚好用到。”

  “我也写过几篇怀古咏志的长短词,倒是节省了时间

(本章未完,请翻页)
 https://m.fozhldaoxs.cc/book/66/717366838.html

  顶点小说网阅读网址:m.fozhldaoxs.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