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41章 野心勃勃
第(1/3)页
袁世凯却有点不满意:“东北那边遍地都是林莽沼泽,更气候严寒,只怕就算有田地,也没人愿意去种吧?”
徐世昌笑:“项城,你还是不懂农民啊……只要有地,他们就断没有舍弃的道理,再贫瘠也舍不得扔,更何况那边的地肥得流油!”
袁世凯说:“再肥也只能种种高粱大豆,又有什么用?”
徐世昌说:“也不一定只能种高粱大豆……可以向那位神通广大的团练使请教一下嘛,我想整个中国没有人能比他更懂如何种田了!”
东北大米全国闻名,尤其是五常大米,更是有钱都很难买得到正宗的。只不过,大家可能不知道,东北大面积种植水稻的历史其实是很短的……或者说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东北都不怎么种水稻。最早在东北种水稻的是朝鲜移民,他们大致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开始进入东北,在一些无法种植小麦、大豆、高粱的土地尝试种植水稻,并且获得了成功。但他们的成功并没有被迅速推广开来,一直到日本全面占领东北,东北地区水稻种植面积都有限,所以日本把东北人吃大米列为经济罪完全是他妈闲得蛋疼,东北压根就不怎么产大米,吃个屁啊!
为什么东北大移民到日本占领,将近一个世纪的漫长时光里,东北地区水稻种植发展得这么慢?
原因很简单,不适合种。
大家都知道三江平原是著名的水稻产区,但是它并不是天生就适合种水稻的,谁都知道水稻产量比小麦高,但是从汉代一直到清代都没有人尝试过在这片沃土种水稻,为什么?有人说是因为降雨太少,一年才四百来毫米,没有水种个屁。其实三江平原不是因为缺水种不了水稻,恰恰相反,是水太多了!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条大江浩浩荡荡,汇聚于此,把三江平原变成了千里大沼泽,谁会脑残到跑到一片大沼泽去种水稻?新中国动员了数以百万计的劳动力,用了二十年时间才修建起了完善的灌溉系
(本章未完,请翻页)
https://m.fozhldaoxs.cc/book/63814941/110584072.html
顶点小说网阅读网址:m.fozhldaoxs.cc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