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零八章 会诊(感谢北宫君平书友)
第(2/3)页
治病过程中却慢慢的不太适应,所以在汉代,就形成了医学从理论学派慢慢的向临床学派的转变当中。
而临床学派,最重要的就是各种记录,包括病理、用药等等详细的描述,这些基于每一个人的不同的生理反应,构建出了临床医学的基础。
作为临床学派的最早的奠基人张仲景显然对于斐潜的这些记录非常感兴趣,一边翻看,一边连连点头,到最后竟然脱口而出说道:“观此病录,顿觉吾之前所记,皆为渣末矣”
一旁的年老者也是有些心有切切焉的点了点头。作为淳于氏的老一辈医师,自然也是临床学派的鉴定拥护者,所以才和张仲景能聊到一起,探讨药方用物和用量,而不是神神叨叨的聊一些阴阳虚实。
张仲景指着记录当中其中一行字说道:“咳嗽之症状遇寒则易咳,晨夜咳较剧烈,或有阵歇,伴有喘息此症为风寒入体,侵润肺经也妙也此物为何人所作”
在得知是斐潜所写之后,竟然走上前来,一把拉住斐潜的手说道:“这位哦,斐郎君,汝师从何人焉”
中国古代医学教育是一种跟师学徒制,师长在中国古代医学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弟子通常是终生只接受某一师长的指导和教育。这样,从师就决定了弟子的学习内容、研究特点和展方向。
所以张仲景下意识就问斐潜是向谁学到了着一个记录的方法
“哈哈,仲景差矣,斐郎君非学于方士,乃学于蔡中郎也”带着斐潜过来的年老医师见状笑道。
你们这个楼歪了好不好
“记录为小,病患为大,”斐潜指了指记录说道,“患此症已有经年,用药石无数,却依然反复,声声咳,身嬴弱,实不堪旅途劳顿,无奈之下以此法求于名医也孩儿如父母心间之肉,见其苦痛,恨不得以身代之烦劳诸位援手为盼”
言毕,斐潜便拱手为礼,深深的一躬。
一旁的黄忠也是眼含热泪,跟着斐潜鞠躬为礼。
斐潜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https://m.fozhldaoxs.cc/book/3272/2407442.html
顶点小说网阅读网址:m.fozhldaoxs.cc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